中国城市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出炉,你的城市排第几?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各地,并在全球蔓延,医疗硬件资源对能否打赢这场战“疫”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布《中国城市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专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发现,我国城市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总体水平较低,医疗卫生资源总体存在明显的分布不均现象,建议加快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全国均等化布局。

        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指数均值为 0.180,变异系数为0.714,中位数为0.155,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总体水平偏低。我国仍有半数以上城市的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指数在均值水平以下。

        从2019年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指数看,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成都、太原、重庆、杭州、西安位居前十名。从前十强城市的区域分布看,四个直辖区全部位居其中且排名较为靠前,北京位居首位,其余均为省会城市。除十强外的城市排名中,省会城市也同样领先。


        从拥有医生数指标排名看,前十位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广州、杭州、天津、武汉、济南和石家庄,在人口规模方面均为超大城市与特大城市,在行政等级方面,直辖市与东部省会城市领先优势明显,且均为一、二线城市,表明其医疗人员资源总量较为充足。


         从每万人拥有医生数指标排名看,前十位城市分别是双鸭山、舟山、太原、克拉玛依、济南、海口、杭州、北京、乌鲁木齐和昆明,以地级市与地级省会城市居多,且其中三、四线城市占主体。人口与规模上多属II型城市与I型城市。


         从医院床位数指标排名看,前十位城市分别是重庆、上海、成都、北京、郑州、广州、武汉、哈尔滨、长沙和杭州,主要以东部与中部城市为主,以省会城市与直辖市为主,人口规模方面均为超大与特大城市,且一、二线城市较多,排名较为领先。



         从每万人床位数指标排名看,前十位城市分别是长沙、太原、郑州、攀枝花、昆明、西宁、成都、鹤岗、乌鲁木齐和雅安,主要以中西部城市居多,中、西部省会城市优势明显,人口规模方面主要以Ⅰ型和Ⅱ型大城市为主,且均为非一线城市。


        从三甲医院数指标排名看,前十位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深圳、西安、杭州、太原和南昌,东部地区仍然居多,在人口规模方面超大城市占主体,行政等级方面直辖市与省会城市依然优势突出,且前十城市均是一、二线城市。

告表明

       (1) 行政级别、城市规模、城市层级与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正相关;

       (2) 不同区域、类型城市的医疗硬件环境资源特别是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总量与人均水平、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医疗服务包容性差异较大;

       (3) 医疗硬件环境竞争力与城市群发达程度不完全正相关。

报告进一步分析指出

        (1)在城市发展和医疗卫生硬件环境构建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总量与人均水平的协调性与同步性。

        (2)在大城市发展和完善医院床位数等资源总量的同时,要注意人均水平的同步提升与匹配。

结合了当前疫情相关数据分析指出

        (1)武汉人口外迁存在明显的距离效应和层级效应,即距离近和城市层级高的是主要迁出地;

        (2)迁出人口比例与确诊病例数呈正向关系,各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3)医疗硬件环境建设要与城市规模扩张实现高水平协调。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数据库)